我第一次去甘肃是在2012年,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工作原因不得不去,那时正好是冬季,坐着普通火车从陕西宝鸡进入甘肃天水,就发现环境差异明显,宝鸡境内山上的植被看起来还有不少绿色,进入甘肃境内后山上的植被明显变少了。从天水再往定西、兰州方向走,紧接着从兰州往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等方向,第一感觉是有点荒凉,与南方丘陵地带相比有很大的环境差异。
刚开始到甘肃时,自己很不适应,首先是饮食方面,天天是面食,经常吃不饱,有时明明很饿,但看到天天一样的吃牛肉面就没了胃口。其次是身体上不适应,皮肤很干燥,经常流鼻血,一天至少喝3-4瓶矿泉水。那时就想不明白,为何甘肃的气候条件这么不一样,有时一天经历春、夏、秋、冬四季似的。甘肃的黄土挺厚,为何只有黄土不长树?微尘微视界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偏低
总的来说,甘肃地区是比较缺水的,从南到北,降水量基本上呈现递减的方式。陇南地区属于南方的气候条件,年降水量较多,平均降水量超过600毫米,部分地区年降水量更是超过1000毫米。不过,在酒泉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低于100毫米,部分地区更是低于40毫米,可以说缺水严重。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的地区,通常是一些灌木,很难满足高大树木所需要的水分。往庆阳、定西等方向走,可以看到不少地方山上是没有什么树的,10米高的树木非常少见,能够看到的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沟壑。
二、空气中水分蒸发量大
在甘肃出差的那些年,很大的感受是很干燥,住酒店前一天晚上洗衣服,不脱水烘干,第二天自己也干了。不用护手霜、唇膏之类的话,就会起皮,不少地方紫外线很强,晒的人受不了。甘肃正好处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处,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长时间的太阳光照射,使得空气中湿度偏低,除了陇南、天水部分地区、平凉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水分的蒸发量是大于降水量的。水分蒸发量过大,山上的植被自然很难生长起来,突然下大雨,还容易产生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南方丘陵地区为何植被茂盛,一方面是降水量充足,另一方面是空气中湿度大,水分的蒸发量要明显小于降水量,这就满足树木生长的基本条件。
三、气候复杂多变,对树木的生长要求很高
自然界中,平原地带、高原地带、丘陵地带等,都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丘陵地带植被茂盛,参天大树比比皆是,而平原地带、高原地带很少能见到自然生长的大树,往往是一些低矮的灌木丛,当然,有的山上是有树木的,只不过是后期人工开发出来的。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比南方丘陵地区要复杂很多,干旱、沙尘暴、冰雹等极端天气,也是时常可见,再加上昼夜温差大,有时温差可达20℃以上。这对树木的生长要求就很高,很少有树木能够这种不利的条件,实际上不仅仅是甘肃地区,陕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山上也很难看到什么高大的树木。
四、土壤存在沙漠化现象
黄土高原的形成,目前还存在的一些争议的地方,有的说是风化而成,有的说是残积而成,有的是水成说。总体上,黄土高原风成说占据了主流,如果仔细观察,黄土高原山上的土层是不太一样的,厚度很深,有的甚至可以达到80米以上,可土壤沙化严重,不易储存水分,部分地区甚至存在沙漠化现象。土壤中沙化现象严重,哪怕土层再厚,也满足不了树木的生长要求,这种土质,如果种植农作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是很难出现高产的,属于贫瘠之地。
总之,甘肃黄土高原地区,很少见到高大的树木,也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自然现象,不同地区因为气候、地形等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当然,随着植树造林工程不断推进,近些年甘肃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绿色植被也逐渐增多,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规律,相信大自然也会给予人类相应的回报。
我就是土生土长在黄土高坡的。一年四季分明,就是比较干旱,所以 那边洗澡频率不是很高,主要不像南方潮湿 灰尘脏东西容易吸到皮肤,所以要经常洗澡。但洗澡不多的原因也有缺水的问题。
这是我的家乡,其实这里面退耕还林,种了好多树,白杨树,槐花树,红柳树和榕树比较多,最多的就是榕树。由于全是黄土,土质根本没有营养,需要养着。我们那边 用的砖,瓦还有炕都是用这种土。粘性很好。
这些年随着人口流失,土地还林,环境好了很多,野猪,野鸡,有些地方甚至还有金钱豹,梅花鹿的都有。其中我们那里松树也很多,我家就在六盘山附近,有大片的松树林,还是很美的啦。主要是夏天哪里也不是很热。我在长沙今天去地下车库都给我热的不行。[泪奔][泪奔][泪奔]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