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开始娶媳妇——随笔
娶媳妇的先一天,男方要派人来女方家议事,叫点钱粮,又叫下券。
女方这天过嫁女仪程,叫洗头。
女方把男方代表叫“新客”。主持事的大经理很注意来客多少,客来得差不多七厘八分了,便要开席,因为女方的客人要在男方新客到来前吃完,以便腾出人和席口专门招待新客。新客要穿戴齐整,吃饭有格有调,有板有眼,有条有理……充分体现文明礼仪高雅情调,所以新客代表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一般是族里能行显赫的体面人。吃饭时,年轻娃要看上席年长者的眼色。上席人不举筷抄菜是不能动手动嘴的。
新客从男方家出发时,家里肯定给做好饭吃过了,到女方家谓吃饭,只是做样子,走过程。中午,新客会被安排在比较干净卫生,而且离主人家近的一户邻居家的热炕上坐下,招待肯定优于其他亲戚,属最高配了。但往往最好吃的东西最难消化,新客坐着坐着事便来了。原来,这个时候,女方族里有讲究,旧习俗严重的老女人便打开了男方代表带来的礼品,一件一件照老规矩检查验收,临毕,总会给你找出几件少带的东西,派专门看新客的代表前来和你交涉,看咋办。看客的大多也是女方本族的能行人,既能说又会道:“不做亲是两家,做了亲是一家,本应这个时候不说啥,可不说又显得我们不懂规矩,不知道啥,你看,你们这没带……”娶媳妇就是这样,男方家绞尽脑汁准备,女方家总说差七差八不齐全,真是弹嫌是买主,谁都没有办法,十全十美亘古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呀!男方代表听了,往往嘿嘿一笑说:“娶个媳妇不容易,个个手忙脚乱的,千叮咛万嘱咐让把啥带齐全,可这是忙乱事,一忙乱了,一乱又忘了,你看这两村离得不太远,你跟亲家商量,能过去了算了,我替主人家道歉了,实在不行了,我们派人回去取。”自然,下边是一个推,一个拉,穿鞋似的一勾一趿拉,肯定是不会把事弄到回家再取的份上,那会两家都失颜面。何况,媒人这时会站出来圆场,三寸不烂之舌既数说男方,又数说女方,并随时插科打诨,三个会说的,抵不过他这个得说的,最后大家一笑下场。
也有个别因要钱要物男女两家关系弄僵了的,这天也可能有故意刁难男方的嫌疑,咋回话道歉还是不行,这便要回家补取了。这“下券”说白了是个给人回话的差事,所以大家都怯火这活,宁愿在家里杀猪盘哨炉出力流汗,也不愿吃好烟坐上席赴宴。世上给人回话道歉说不上丢人现眼,总是看人眉高眼低,下贱卑微呀!
午饭新客先吃,喝酒菜一般四个,下来是席,大都上叫“五通四主”,也有人叫“十出头”。实是九菜一汤。我们本地的标配是“十三花”——十二个菜,一个汤在中间,叫“品”。有的人有趣,文雅称其“红三口”。在摆席布宴中,女方要给男方留有余地,一般不上十三花。
中午,席上到只差红三口这个汤品时,男方代表需要看大厨,礼品多是几包香烟,几条毛巾,有的新客紧张,把看大厨这项仪程忘了,大厨会一直不给你上这一个汤品,八仙桌中间空有一坨,这时会有人提醒。新客猛然醒悟,红着脸赶紧掏看厨礼品,引起一阵哄笑。
……新客走了,其他客也走了,女方的事基本结束了,轮男方忙乱了。
男方代表回到家,稍微调整一下既定方案,开始安排第二天早上的娶媳妇了。
那时娶亲套的是牛拉或马拉硬轮大车,需要装饰打扮,有专用的装扮材料。三道拱形竹杆两头在大车厢两边的孔里一插,象如今载货汽车插铁栏杆一样,不同的是如今的披蓬布,那时的披拱形苇席,外苫花布罩,前后再挂花门帘。赶车的是大经理精心挑选的稳重细心人。吆车需要技术,娶亲又需要能说会道,故一般这人都帅气威武,体面精明,象如今的仪仗人员,更象领导的警卫员……
新 娶的媳妇讲究太阳升起时进门,因而娶的人起得很早,吃过主人家精心准备的浇汤烙面,身上热热火火地套车上路。
那时没有伴郎和伴娘,这是西方的习俗。东方中国的习俗是女方家陪女儿先来的,一般是平辈份的两个漂亮嫂子,我们当地叫“送女”的。这两个送女的是在本族里经过精心挑选的,形象气质要内外兼修,象如今的空姐或门迎一样标致体面。外加两个帅气的男孩,年龄要求三到五岁之间,长相当然要最帅最酷的,叫“押车娃”。还有一个跟车的,一般是新娘的兄或弟。我们当地把娶亲这车叫前车或头车。前车上大小一共坐五个人:新娘,两个送女的,两个押车娃。跟车的人是不能坐车的,只能跟在车后走。
如今,看欧洲国家的足球比赛,队员开赛进场时,每个人手里都引一男孩,总觉得和中国女人当年出嫁时有点神奇的相似,不同的是西方队员引一个男孩,东方女子带两个男孩。新媳妇这时已是霞帔凤冠了,下身还要穿绸或缎子的裙子,鞋肯定是绣花软红绸的了。其余两大两小,穿戴肯定是最鲜最靓美又最齐整的。花无百日红,当送女的,一生没有几次,主人家招呼打得很早,好体面的女人也准备得很充分,都想把最美的形象呈现给大家。另外,怀有身孕的女人是不能当送女的,这是讲究,具体原由谁也说不清楚。
![今天和同事们谈论起各自家乡的婚嫁习俗,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说说你们那里的习俗吧图1](/uploads/images/article/20230816/1692157973_64dc481592958.jpg)
![今天和同事们谈论起各自家乡的婚嫁习俗,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说说你们那里的习俗吧图2](/uploads/images/article/20230816/1692157973_64dc4815afe28.jpg)
![今天和同事们谈论起各自家乡的婚嫁习俗,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说说你们那里的习俗吧图3](/uploads/images/article/20230816/1692157973_64dc4815d8e4f.jpg)
![今天和同事们谈论起各自家乡的婚嫁习俗,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说说你们那里的习俗吧图4](/uploads/images/article/20230816/1692157974_64dc481627473.jpg)
现在我们这里的婚俗不比从前,几乎看不到旧时的影子。青年男女在外打工的多,到了嫁娶的时候,都是自由恋爱,父母连参考的权力都没有。一些讨要高价彩礼的人,都是通过媒人荦线搭桥的,多半遵循旧俗,从订婚到结婚一点不含糊。
订婚即是男女双方初次见面,若彼此有好感,就通过媒人传话,男方出彩头,都是花钱打点,当然得看家庭状况来,家境优渥的,出手就阔绰,十几二十万不等,但尾数都是吉祥号,九或八;条件稍逊点的家庭,三五万不能少,(再差的恐怕就打光棍了)。如此大礼,主要是讨好女主的虚荣,戒子,项链,耳环,现在似乎是小菜,但样样都得兼顾。还有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也要面面俱到,每户一个红包,多则几千,少则五百。作为回执,女主也要给男主备份薄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支钢笔加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外加一方丝帕,意义不言自喻。(有意思的是我妈那时送我爸一套“红宝书”一直还在。)这样的交手礼完成,男女也就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接下就是谈婚论嫁。
结婚照样得花钱,并且是花大钱,男方向女方下聘礼,又是个天文数字,远超订婚礼。男方有的拿不出手,女方父母又不相让,最终劳燕分飞的也有,个别还造成了悲剧。可不,上个月邻街就出现过一幕。一对男女相恋了五年,女人已做了三次人流,今年夏天又怀上了,若把孩子做了,她此生就别想做母亲。所以她恳求父母允许女儿结婚,可男友拿不出天价彩礼,她父母执意要二十万,并且一分不能少,逼得一对青年男女双双投河殉情,真叫人扼腕。
还是破除旧风俗,树立新风尚吧,简单而精致,不乏人情味最佳。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