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在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占有主导位置,是昼夜长短的分割线。此时太阳位于黄经90度,一般6月21日至6月22日交节。
夏至初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什么叫“伏天”呢?
伏天是指我国广大地区每年夏季的一段酷热、晴朗和少雨的天气。其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关于伏天的来历,据《史记、秦本记》所述:在秦德公2年(公元前676年),夏季很热,用杀狗来镶解热毒,此后便把解热毒的酷热日子称为伏日。为什么要杀狗?那是因为当时人们迷信地认为,取狗血涂在四门可阻止鬼怪进入城内。“伏”字是人旁有犬,犬能保护主人,这就是“伏”的原意。
伏天应在哪些日子呢?
我国从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把天干地支60组不同名称用来记日子,每逢有一个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汉时期又盛行“五行生克”的迷信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便规定:从夏至日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10天),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为10天,有的年20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为三伏(10天)。
中伏天数不固定的原因,是因为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五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这是由于我国的农历历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准,但二十四节气与“干支纪日法”是有差别的,这是造成夏至到立秋四个庚日或五个庚日的主要原因。
今年什么时候入伏?
今年的6月21号11时32分(农历五月十二)夏至节至,此日为庚子日。顺数至第三个庚日为7月11日(农历六月初二,庚申日),此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因为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所以,今年的中伏为20天。而三伏(末伏)的第一天则是8月11号(农历七月初三),直到8月20日(农历七月十三)伏天才会结束。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渐长。但在一天之中,白天比黑夜长,地面所吸收的热量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时,地面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所以天气最热,这就是“热在三伏”的理论依据。
再往后的日子,地面吸收的热量少于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降下来了。因为伏天在热的中间也潜伏着寒的因素,当初我们的老祖宗起名为“伏”,现在看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我们不得不被我国先民的智慧所折服!
今年的入伏日是7月11日,也就是夏至后的三天庚日开始数头伏。
至于什么时候最热,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
我们处于洛阳市,而洛阳市的地理位置上决定了,这里是地处中原,一年之中四季分明。
按照我们当地人的感觉就是,在头伏到来之前的时候,会猛然的热一阵子,气温很高,让人感觉到非常热。
然后,真正进入到伏天了,反而是每一伏都会下雨,使人感觉也不怎么热了,好像这是一般规律。
然后就是到末伏天的时候,我们觉得该不热了,结果依然还是高温不下的再来一波,也就是秋老虎来了。
总结一下,就是伏天的开始和结尾的两头最热吧。
现在的洛阳已经进入高温桑拿浴模式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栾川山里去避暑。
栾川的老君山,龙峪湾,天河大峡谷,抱犊寨,重渡沟,养子沟,,,很多的农家小院,供避暑的游客们居住,都是不错的避暑胜地。
下图就是在庙子乡庄子村二组的一家农家小院,站在三楼的凉台上,随手一拍就是美景。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