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传说一般诗的时代,也是万物似有情的时代。很多有情人以诗代书,寄予他们思念的人,但相对于那些缠绵悱恻的求偶诗篇,我更为一个中年诗人凄婉的思妻之书所触动。那就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本事众说纷纭,一说原题《夜雨寄内》,是李商隐在巴蜀写给长安的妻子王氏的,但又有人考证李商隐去巴山之时其妻已逝,他不可能写给她,只可能是写给朋友的。我的论点是:此诗是写给他的妻子——亡妻的灵魂的,第一句既可以是他在回答妻子生前的询问,也可以是妻子的鬼魂回答他的追问。答案都是未有期。
而且很可能是李商隐得知妻子去世消息感慨万分,想起以前出门总有人牵挂自己的归期,如今没人牵挂,归期也就没有意义了。更何况当时诗人的命运一如晚唐的命运,岌岌乎危於风雨颠簸之中,见此巴山夜雨连绵不绝,“秋池”二字不就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秋池”的秋池吗?
“何当”这一问,也就像归期一问一样是不会有答案的,只是诗人记得曾和妻子剪烛夜话,不禁想像人鬼殊途,相见时必然如梦初醒,届时再好好诉说生前的思念:今夜的巴山之雨。这首诗层层转折,却不惜连用两次“巴山夜雨”,它们的呼应,就像从两个时空中开了一个虫洞,把不可能得以再见的两人再次牵连起来。
人世恍惚,也就诗能安慰离乱,大唐有此痴情数人,才不失为大唐,千秋一洒泪,就是如此。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国难家仇时,儿女情长处。相见难有期,生死未有时。逃不过生离,躲不过死别,相逢无期,相思难寄。——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与李陵诗四首》其二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最怕是阴阳两隔人殊途,最痛是苍颜白发君不识,最难忍荒草掩孤坟,相思埋枯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元稹《离思五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
张籍 《节妇吟 》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不知。
《诗经》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