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说的“寡妇年”是什么意思?2019是不是“寡妇年”?
“立春”是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其和立夏、立秋及立冬一样,反映的是一年四季的更替。而立春节气一到,也表示着又要进入下一个轮回,即冬天即将过去了,而春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在古代的时候,立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更是有着祭春神、祭太岁、迎春祈福等习俗。如今在农村里,一些老人对于立春节日依然还是很重视的,提前很多天就会关注来年什么时候立春。不过在农历年中,并不是每年都有立春的,有的农历年中一整年都没有立春,这样的年份在民间也叫“无春年”、“寡年”等,而有的农历年一年中会出现两个立春,即“双春年”。那“寡妇年”是什么意思?2019年是不是“寡妇年”呢?
“寡妇年”其实是从“寡年”演变过来的。在古代的时候“无春年”也被称之为“黑年”、“寡年”,可是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就演变成为了“寡妇年”。在民间甚至还有着“寡妇年”不宜结婚这样的荒诞说法。自古以来就有着“春生、夏养、秋收、冬藏”的说法,古人认为春季是播种的季节,而在农历年中没有立春,那就意味着当年是不能怀春的,不宜生育的,女人也就不会怀孕,所以在这样的年份是不适宜结婚的。其实这在说法是非常没有道理的,农历年中有无立春,这个其实都是人为调整的结果,是公历和农历“阴差阳错”所致。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24节气都是依据农历来的,而其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的天数合月数都不是固定的。农历和国际上通用的阳历是要少11天的,因此为了顺应寒暑的变化,保存和阳历基本一致,所以古人就加入了闰月,即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即383天或者是384天,如此一来农历有闰月年的年份比阳历年多约18天。这样的话,一年中就不再是24个节气了,而是变成了25个节气。而立春是24节气之首,所以在有闰月的年份中,就会在前一年就已经立春了,在当年就没有了立春,这样也就导致了“双春年”和“无春年”的出现了。
在民间还有着“19年7闰月”的说法。意思是说,每19年有7个年头是“双春年”,7个年头是“无春年”,另外的5个年头就是正常的“单春年”。由此可见,无春年、双春年出现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
而农历2019年的立春是在2019年2月4日,这天在农历上是2018年12月30日。下一年的立春是在2020年的2月4日,农历2020年正月十一日。所以在农历2019年一整年是没有立春的,所以是“寡妇年”。但是公历上是每年都有立春的哦!
2019年是农历寡妇年,因为2018年立春节气与今年农历除夕是同一天,即2019年2月4日,也就是腊月三十这天既是除夕,也是立春节气,一般也被称为“岁逢春”,民间便有“岁逢春,五谷金”等说法,应该预示着明年会是一个粮食丰收、五谷丰登的年份吧!而到了2019年时,这年的农历新年中是没有立春节气的,因为被2020年给抢走了,这年会闰四月,也就是会经历两个农历四月,就导致2020年会出现两次立春节气,第一次时间为2020年2月4日(即正月十一),而第二次时间为20212月3日(即腊月廿二),因此2020农历年也被称为“双春年”!
其实造成无春年或双春年的原因也是一种“阴差阳错”的偶然现象,算是咱们国家历法纪年中比较独特的现象,这是因为新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一周为规律的,也就是一年会有365天或366天,而阴之间的时间历则是根据月亮圆缺变化制定的,也就是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这样就会导致12个月时间只有354天,与新历相差11天,为了避免新历和阴历之间的时间越拉越大,往往阴历就会通过闰月方式弥补,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农历年中的节气会跑到另一个年份中!故而造成了这类无春或双春年的现象!
不过,在古代是没有这类情况的,因为古代新年是以立春节气这天为开始的,而不是现在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开始,就像我们常说的“打春”,其实就是过去一年二十四节气开始的第一天,也会把立春这天称为“守岁”,但随着从1912年确立了阳历纪年后,就把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而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因此,也就导致寡妇年或双春年说法的出现了!
虽说2019年为寡妇年,有的地方也称为“滑头年”或“滑年”,但这类说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只是根据这年无春而凭空捏造出来的说法,往往也是不可靠的!另外,立春节气还是根据节气变化按照规律出现,并不能改变或左右四季的轮回,因而往往也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说,大家只当一听,不必太放在心上给自己添堵,该结婚的还是结婚吧,毕竟等待一年的时间比较长!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互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