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个人倒认为是农民百姓为了庆祝丰收而有的中秋节。
当然也有将中秋和嫦娥相提并论,但局限于文人墨客人群,和少数的宫廷活动,并不是中秋的主流。
很多节日是根据节气来的,节气是根据农耕的天气变化而来的。经过立春…雨水…芒种…大暑…秋分,整个春夏的农作物也从播种…培植…成熟…丰收,最初,中秋
节在秋分这一天,后来逐渐调节到八月十五。农民经过三季的劳动换来丰收,将农作物加工成美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才能达到自我的身心满足,再晒干粮食储藏过冬,新的一年继续耕耘。
丰收后出现的美食:桂花糕、田螺、月饼、醪糟、柿饼、桂花酒……
为什么文人墨客喜欢将中秋和嫦娥联系在一起呢?首先是因为嫦娥和月亮本来联系密切,其次是因为秋衣渐浓,文人墨客没有丰收的喜悦,只有落叶凋零的惆怅,气温渐渐降低,渐渐寂寞望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