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璋”、“弄瓦”是古人对小孩未来成长的一种希望寄托,故而不能引申为结婚
(一):“弄璋”、“弄瓦”的出处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 《诗经·小雅·斯干》
弄璋是一个词语,读音为nòng zhāng,是中国民间对生男的古称。始见周代诗歌中。指古人生下男孩子把璋给男孩子玩,璋是指一种玉器,希望儿子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后人因此称生男孩为"弄璋"。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而把生下女孩子称为"弄瓦之喜"。
弄瓦,中国民间对生女的古称,周代即有使用。《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瓦,纺砖,古代妇女纺织所用。
(二)“弄璋”、“弄瓦”之喜不能引申为结婚的原因
(1):弄璋之喜的本意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璋是一种玉器,弄璋就是把玉器抓在手中玩。出处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意思是说生下个人男孩,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好看的衣裳,让他拿著玉器璋玩。后来人们就把生下男孩称为“弄璋之喜”。因此“弄璋之喜”是小男孩以后成长的一种希望寄托。
(1):弄瓦之喜的本意
弄瓦:瓦是古代妇女用来纺织的一种纺锤形器具。这个典故出自同一个地方,《诗经·小雅·斯干》又道:乃生女子,载寢之地,载衣之禓,载弄之瓦。意思是说:生下女孩,让她睡在地上,穿上小內衣,让她玩纺具。让女孩生下来就弄纺具,是希望她日后能纺纱织布,操持家务。生下女孩就叫做“弄瓦之喜”。因此“弄瓦之喜”是小男孩以后成长的一种希望寄托。
(3):不能引申为结婚的原因
因为“弄璋之喜”是小男孩以后成长的一种希望寄托,“弄瓦之喜”是小男孩以后成长的一种希望寄托。“弄璋”、“弄瓦”之喜是古人对未青少年的一种希望寄托,希望成年后成为具有“弄璋”、“弄瓦”的技能,故而“弄璋”、“弄瓦”之喜不能引申为结婚。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而非房屋上的瓦片。“弄璋”、“弄瓦”是生儿生女的意思,而非结婚的意思。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历来十分重视人口政策,在古代农耕社会,生育问题屡被作为基本国策推行。古代民间素有“人丁兴旺”、“多子多福”之说,对生男生女有“弄璋”与“弄瓦”之称。生下男孩称为“弄璋之喜”,生下女孩则称为“弄瓦之喜”。
“弄璋”、“弄瓦”的典故出自《诗经·小雅·斯干》: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大意是,生了男孩,穿好衣裳,放在床上,给他玉璋玩弄,男孩哭闹,说不定日后能作君王诸侯;女孩给她裹着襁褓,玩纺轮,长大了会是一个不惹是非的贤妻良母,不让父母替她忧愁。男孩弄璋、女孩弄瓦,体现了古时候父母希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寓意。
在古代,战乱频繁各国尤其重视人口生育。比如在吴越之战中,越国战败,越王卧薪尝胆,为了复仇提出的国策中其中一条就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国家规定:
“令壮者无娶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将免者以告,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食。”
意思是,要求年轻力壮的男子不要娶老年妇女,老年的男子也不能娶壮年妻子。孕妇到了临产的时候向官府报告,官府会提供“免费 医疗”。如果生了男孩就赏两壶酒和一条狗,生了女孩就会赏两壶酒和一头猪。如果一胎生了3个孩子,就会由官府指派乳母,生2个孩子就会由官府供给口粮。
所以从古代开始,不管家庭还是国家,对养娃都非常重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