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过年是一定要贴对联的。那时候的农村很穷,但是过年的时候很热闹,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的,尤其是每家每户大红对联贴上了,鞭炮响起来了,年味一下子就弥漫了整个村庄。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1](/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8b91e.jpg)
我们当地的习惯是每年贴对联不能晚于大年三十午饭,必须把对联贴好、放鞭炮,然后吃饭,饭菜端上桌之前还要先给祖先敬上一碗菜一碗饭。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2](/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8d120.jpg)
在我们老家,把对联更多的叫“对子”,有文化的人家叫“春联”。不仅大门口要贴,家里很多地方都要贴,比如锅灶旁边就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是贴给灶火爷的,据说灶火爷每年腊月三十要回娘家(看来灶火爷是女的),上天给老父亲玉皇大帝拜年,正月十五回来,人们希望灶火爷回娘家时能给玉皇大帝说说人家的好话,就要贴上对联,点上香(只能点一根)摆上馒头,给灶火爷送行了;比如院子里要贴上“春色满园”,就四个字,一张纸;卧室门贴上“身体健康”四个字;放粮食柜子上贴上“五谷丰登”四个字;堂屋贴上“和气致祥”四个字;……等等。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3](/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8e8cb.jpg)
我们家的祖宗牌位前是一副老对联,从老辈人那里传下来的,是“派朝枣阳家声远,支分商於继世长”,传说我们郭姓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这幅对联就是纪念这一事件,让后辈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根的。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4](/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906b0.jpg)
猪圈、鸡架、牛栏、羊舍旁要贴上“六畜兴旺”,那时候的农村家家养猪养鸡,还有人家养牛的,村里鸡叫猪哼犬吠是此起彼伏是经常可以听到的,有时还听到一声长长的牛叫声;现在回到村里啥也没有了,只有几个老人和小孩,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以至于很多农村出生的孩子都不认识什么是牛羊猪鸡这些原来村里家家都有的动物了,认识它们只能从电视、书本等其他途径了。没有了这些鸡鸣狗叫声,村里一下子冷清了很多!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5](/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91ba8.jpg)
我很小的时候我家的对联都是三爷写的,他是五十年代的中师毕业的,教了一辈子书。每年过年前的几天就开始在家里摆一张大桌子给全村人写对联。村里人都拿着裁好的红纸过来请他写,经常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我记得那时候天总是很冷,三爷就在桌边摆上一盆木炭火盆,写上几副就烤烤双手,揉搓几下再写。我们一群小字辈就在旁边帮忙:将红纸折一下,形成米字格,然后放平了在桌上请三爷动笔;写的过程中我们拉着顶头,每写完一个字我们就慢慢拉一下,直至写完,要求拉的平平的,既不能太松,又不能太紧;写完后用两手端着,放到地上等墨汁干了才能拿走,免得墨汁流了就不好看了。我们做的这一切辅助工作都是三爷教给我们做的。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6](/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93195.jpg)
后来,三爷身体不好,写字总是手发抖了,就不给人写对联了,写对联要找村里另外一个当教师的老先生了;有些人甚至到外村请人写对联或者到城里买对联了。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7](/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94bdb.jpg)
我上初中时练过几天毛笔字,我就在老父亲的鼓励下尝试着自己写对联,印象中曾经写过的对联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五更分二年年年有余,一夜连双岁岁岁平安……等等。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8](/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966da.jpg)
再到后来,信用社、邮局、银行、几个电信运营商腊月里办业务都会送对联;有些企业也会送,对联来路就很多了,往往一家子能送好几副对联,都不一定能用完,就邻里亲戚之间相互转送了,慢慢的也就没人写了,把送来的对联直接贴上就行了。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9](/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97ad7.jpg)
现在的农村贴对联就五花八门了,有买来的,有送来的,还有人写的。还有人家花钱请当地小有名气的名家写的。但无论如何,过春节是一定要将红红对联的贴上门的,即使家里没人,亲戚邻居也会帮忙在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祝贺新春的。
好想回到那个物资贫乏精神丰富的年代,好想回到那时的农村再过一个阴历年!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10](/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99579.jpg)
一年一度的对联,是必须要贴的,过年贴对联可说是首要节目,农家尤为重视,红红的对联一贴,立马就有了年味,喜庆气氛浓浓的,另外结婚贴对联也是必须。据传对联是从“桃符”“门神”演变而来,许多文章已经多有介绍,这里从略。
我过年贴对联,是从十几岁就开始了,那时我父亲每年年底,都要写二十多天的对联,也卖,用以贴补家用,也给乡亲们写,他当过私塾先生,字还算拿得出手。在早农村识字的少,写字的就更少了,俗话说得好“字怕挂”意思是说写毛笔字,在桌子上看写得好,一挂在墙上,丑处就显出来了。所以村中能提笔写字的,真是略显稀少。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11](/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9b035.jpg)
父亲没空,每年贴对联的任务,便由我来完成,小锅里倒上少许水,抓上一把面,在火上烧一会儿,糨糊就打好了。先把门和门框刮干净,用刷子刷上糨糊,必须刷均匀才为高手,把对联找出上下联,以次贴好,用条帚扫平就行。刚贴上布满绉纹,等到干后,一掙便没有了,颇为神奇。次序是先贴大门,后贴屋门,一定别忘了在大门对面墙上,贴一个“出门见喜。”
对联农村一般都叫对子,内容丰富多样,多以吉庆内容为主。比如“一夜连双喜,五更分二年。”“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北海水长流”等等。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12](/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9c541.jpg)
写对子也挺有趣,记得多年前,村中有一写手,给他一个族兄写对子,他这个族兄小名叫双喜。过年他给他写的就是,以上所举:一夜连双喜,五更分二年。平时俩人经常闹着玩,年龄又相仿,故意戏他,四老五十了,过年还把小名写进去。 不过他这个族兄不识字,他写啥都无所谓。
邻村有一个老秀才,日伪时,他看不惯日寇的恶行,恰好村中关帝庙落成,他在庙两旁,写了一幅长对联,全是讽刺小日本的。由于年代久远,无人想着对联的内容了,村中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只想着了内中一句:“关公斩蔡阳”寓意斩太阳,日本人的国旗不就是太阳吗。
如果把当时的这幅对联,记录下来,应该甚为精彩。可见传统的对联,内涵十分丰富多彩。如今生话好了,贴对联也不用糨糊了,都用透明胶粘,既干净又结实,还节约了面粉,何乐而不为。
![过年的对联,你过年贴对联吗图13](/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09713_638ee7519d869.jpg)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