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山海经易读
刚刚
中国的历法肯定早于黄帝时代!伏羲的功德中有一项便是设元日,所谓设元日,就是明确一年的第一天。只所以能明确一年的第一天,原因就是那时已经知道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天呢?365天,而不是360天。因为365天是回归年的天数,就是太阳从最北端向南然后再回到最北端的天数。这个虽然不好测,但经过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观测,还是能够能测出来的。所以一年365天在伏羲时代或者更早的年代就被中华先人们测出来了。而360天的出现,是人们为了记日子而创造出的,需要用闰月来加以调整。而二十四节气,则是为了即用360天一年的阴历年记日子,又用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回归年的气温上升或下降,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其实是阳历,而不是阴历。试想一下,四月五号清明节,冬至十天阳历年,是不是说明清明节,冬至到冬至,都是365天呀!
阴历一年360天的纪年纪日法,是颛顼时由东夷人发明的,这个《山海经》上有记载。颛顼是黄帝后代,所以黄帝生于农历三月初三的说法,是后人,也就是颛顼时代的主管历法的史官,根据当时人们对黄帝出生的日子的记忆推算出来的。
我们不能低估先人的智慧,实际上,在上古时代的历法很多,有六合历,颛顼历,豳历,等等,都有其道理。天下统一的时候,就用天子家日历,分裂的时候,各族群就用各族群日历。详见《山海经易读》,上海古籍出版,国家图书馆和一些大学图书馆收藏,各书店和网店有售。
我最喜欢杠精了!远古人物或者神话人物,存不存在都是一回事,更别说什么诞辰祭日。既然如此,那为何还有好多存疑的人物都有呢?
古人诞辰祭祀,有多种来源。
1、约定俗成,也就是自古流传下来的。
2、历法推算。
3、后世庙会、集会等活动纪念,也许有多种。也许这个人物诞辰未知,就把纪念的时间当做诞辰。
4、古人去世,后世以去世日期纪念,当做祭日。
下面是古代几位圣贤先人的诞辰都是后世依庆祝活动和庙会时间而来: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伏羲诞辰:正月十六、三月十八、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女娲娘娘:三月十五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二月初九、三月三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或二月二十五
释迦佛陀诞辰:二月初八、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有八九种,多以正月二十二,或端午节纪念
人们庆祝、纪念古代或神话人物的目的,是为了缅怀故人或祈福祝愿。没有历史记载的传说人物诞辰,多依民俗活动、庙会、节日时间而来。
二月二,三月三,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活动或纪念人物。黄帝诞辰自然也是依据三月三当地的民俗活动而来,另外陕西以前也有二月二黄帝诞辰的说法,可不是只有今天的清明祭。
中国历法:
有论者据此又谓历法始于夏。实则历法之发生,应有一个大前提,即必在农业普遍兴盛于世之后。此证诸世界古国如埃及、巴伦比之历史,斑斑可考。夏人普遍尚过着渔猎畜牧生活,焉能有历法。《书经》、《虞书》、《夏书》都是后人伪作(注21),所言历法,自不可信……孔子托古改制,言必称三代,故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并列,而不知殷周虽有辂冕,夏则无‘时’。三正之说,或许始于战国时人为改革历法而做的宣传……故历法之发生,不始于畜牧时代之夏,而始于农业兴盛之殷。
![农历历法产生的时间早于黄帝出生时期吗凭什么依据得出黄帝生于农历3月3日的图1](/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94690_639033422ad06.jpg)
农历即月亮历、太阴历(简称阴历,与太阳历、阳历相对)、夏历(也有个别以音称殷历)。其实从名称即可知道,阴历目前所知来源于夏代,而且起源于夏代也可能是为了说服当时人而借前人之名的伪托。即太阴历不可能早于夏代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时,国家从美国nasa购买了天文日历,可以通过历往天象与中国古文献或文物记载的天象对比,得出准确日期,以弥补史书和文字记载的不足和谬误。例如周武王姬发伐纣当天、牧野之战的日期即这样得来。因为《竹书纪年》及其他文物中有当天“天再旦”的记录,中西科技成果比对后,得出牧野之战的准确日期为公元前1046年2月28日。黄帝生活在夏代之前,大禹是黄帝的玄孙、夏朝的建立者启的父亲。至于黄帝的生日是农历三月三日,可能是传说吧,社会科学和史学界目前还没发现黄帝三月三日出生相关文、实物记录(那时候文字可能还没有、还处于结绳记事阶段吧)。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