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惨淡收场,可能原因很多,错综复杂,主要是三年的疫情让人们学会了节约过日子,懂得理性消费。再也不麻木的跟着双十一的促销的步伐,麻木的买买买。疫情让很多年轻人懂得生活不易,赚钱难。要懂得节约生活,理性消费。以前双十一那种买买买的现象在今年没有重现,可能跟人们对于这三年来的疫情,对生活重新思考认识,对消费更加理性。不再对于那些奢侈品的一味的追求高端消费。懂得活在当下,懂得怎样合理的分配自己手中的资源和有限的资源。把手中仅存的那点钱发挥到底极致。该买的买,不该买的坚决不买。不再把信用卡刷爆,不再把花当做借款机来用。懂得挣钱难,生活难,还是遇到疫情或者突发事件,没有点存粮,没办法好好的活下来。所以现在的人们对于双十一的到来已经看淡了过往。疫情让很多人学会了生活,学会了理性,也学会了勤俭持家的道理。从疫情当中看出,人们对于消费越来越理性。对于生活必须品,不再追求高端化,奢侈化。这是一种好事情。
原因是消费热情开始退潮,双十一从一开始的刺激消费购物狂潮到现在大家为了双十一前后两个月开始攒着。未来这一天的销售额反而压低了前后两个月的正常销售,大家就为了在这一天冲高一个购物数字。他本身已经失去了购物狂潮刺激消费的意义。所以双十一的惨淡收场,它的本身并不意味着消费暴跌。
双十一本身的文化和习惯确实是消费的标志,但是他现在仅仅是一个标志,很多商家都开始使用各种剂量,让人们在双十一买的东西,甚至比平时买的还要贵。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非常没有消费升级,反而消费降级了,各大商品都开始疯狂降价,打折,促销。说的好听一点叫让利于民,说的直白一点其实就是本身没有什么利润和技术。也就意味着各大厂商和零售商根本没有资格在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上进行贸易销售。大家能活下来的唯一理由就是打破市场秩序,疯狂降价。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谁不要脸谁就能活下来,谁就能充得双十一的销量。当然也不是说不合格的产品就一定是假冒伪劣产品。不合格的产品依然可以使用。但是,卷吧。反正只要价格足够合适,谁都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第一,主要还是分散了,全年各平台,有618的,有各种自己玩出的节,有直播每天跟着折腾,人们都习惯了。
第二,价格没有看到什么优惠或者合理或者说低价,基本没有,这玩意,买的没有卖的精啊!价格又不到位,老百姓为啥非得赶这个时候买,快递也费劲吧啦。
第三,戴口罩折腾的,这三年,老百姓兜里的钱几乎见底了,都是提前欠费了,各种贷和各种卡,没少折腾,连饭都吃不起的时候,你还买啥啊!能不能节制点。
第四,有钱人是人口的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一的人,人家会跑去找便宜占吗?真去占便宜的人太少了,人家的生活会和老百姓一个性质吗?
第五,人们的注意力转移了,转移到怎么赚钱,分散到各个平台的注意力,并且非常烦那些没完没了的弹窗广告。
今年双11惨淡收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主要的还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疫情影响,消费水平降低,理性消费。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不景气,甚至很多人失业在家,收入明显减少。所以消费者的口袋就紧了,不再是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而是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哪里性价比高去哪买,毕竟现在电商平台多了去了,做足攻略再下手,都比较理性。
![双十一背后成功的原因图1](/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96674_63903b02d1678.jpg)
第二,双11套路太多,让人望而却步。
本以为今年双11没那么多优惠规则,打破常规是好事,对于消费者而言更直观。谁知道它永远在玩套路。
首先是,付了定金想退货,就必须先付全款,等你付完全款,才发现商家已经发货,甚至反应慢点的,货已经在派送中,完全不给你退货的机会。
其次是,很多网友发现,预付定金购买的商品,比双11当天直接购买的还要贵,那费尽心思抢个名额是为啥?这势必会寒了消费者的心。更让人失望的是,双11当天买的商品比平常买的居然要贵,这是拿消费者当傻子吗?
![双十一背后成功的原因图2](/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96674_63903b02d2bbd.jpg)
第三,电商平台竞争大。
现在网购的平台越来越多,配套服务也越来越完善,因此内部卷得也比较厉害。各大电商平台平时活动也多,力度也大,消费者也不用等到双11再去购买。就像有人说,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肉,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到肉了。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平常价格就跟实惠,何必等双11呢?
![双十一背后成功的原因图3](/wp-content/uploads/2022/12/1670396674_63903b02d44cd.jpg)
当下大家都在努力的生活,日子都紧巴巴的过,购买的欲望会随之下降,都只想选择性价比高的。
比如我自己,以前都在唯品会买品牌特价,每年也会观望双11。今年是真没有贡献过一毛钱,也没去关注双11活动,相关数据信息都是刷新闻了解到的。现在买东西也会上直播间去淘淘品牌断码清仓的,省点是点,毕竟这年头钱不好赚。
其实现在的厂家也不容易,很多停工停产的,还有很多就等双11翻盘的,毕竟有的商家双11当天的营业额顶他一个季度了,为什么不多点真诚,少点套路呢?我相信商家绝大部分是想赚钱的,想薄利多销的,但平台不一定允许,你说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