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漉漉”的天,家里的湿度计前两天显示空气湿度“97%”,简直能拧出水!空气湿度大,人的身体也出现各种湿困的表现。
中医认为,湿、热都是邪,邪气潜藏在身体里,损伤脏腑。
连续几天阴雨绵绵,很多人出现了“湿气缠身”的各种不适。
或是感觉身体沉重,不仅做事懒洋洋还容易感觉疲劳;
或是皮肤上总是黏腻难受,伴有长痘痘、口苦等症状;
或是没有胃口,胃胀、腹泻等脾胃症状;
睡眠时间长,但是睡眠质量不高,人易心烦气躁……怎么办?怎么办?
拍,这2个部位能把湿邪拍出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治医师林敏介绍,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来达到去除体内湿热之邪的作用。
去湿气,拍2个部分
拍痧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古老的保健强身的方法。
双肘窝、腘窝
具体方法是:用手掌或借助工具反复拍打体表特定部位直至出“痧”,出现微红色或紫红色的痧斑即可停止拍打,并非拍得越黑、越痛就越好。
一般面部、双肾、会阴部不宜拍打,其他身体各处皆可拍痧,但双肘窝、腘窝最为常用。
拍5—10分钟,拍后要喝水
拍打的次数、轻重因人而异,应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次拍打力量稍轻,同一部位拍打5-10分钟即可,以后再逐日加多加重。
- 哪些人不适合拍痧
·皮肤病、疮疖、痈疽、骨折未愈合、骨结核等病变部位均不宜拍打。
·高热、急性传染病、癫痫、严重心脏病、肝脾肿大、内脏肿瘤等慎用此法。
·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血小板缺少等各种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此法。
·肾区禁用本法。
穴位,去湿气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方法:晚上洗脚后外贴足玉清草本贴,早上起床后揭下,这样一个周期下来。能有效帮助祛除体内的湿气。经过了很多医生和患者的验用,网上就可以找到,现在还有送艾叶足浴粉。
功效: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强健身体。
吃货,试试这款祛湿健脾汤水
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加入山药、茯苓、红枣、莲子、桂圆、薏苡仁等健脾祛湿、养心安神之品。
推荐了一款赤小豆绵茵陈煲鲫鱼汤,好喝又能祛湿除困、健脾利水。
材料:赤小豆50克,绵茵陈30克,鲫鱼500克,蜜枣2个,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用清水洗净,绵茵陈洗净用煲汤袋包起扎好,热油锅下洗净的鲫鱼两面煎黄,把准备好的各材料放入汤锅,加上足够的清水煲1.5小时即可,可放适量盐调味。
功效:具有祛湿除困、健脾利水的作用。
三伏天怎么祛湿
三伏天祛湿应遵医嘱用药,饮食调理等。
三伏天即桑拿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的日子,“伏”就是指“伏邪”,即“六邪”中的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多夹湿。若饮食过盛,脾胃运化不及,可造成水湿内停,加重体内水湿。
中医治疗三伏天感受湿邪者,在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基础上,以清热涤暑、健脾祛湿为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白虎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新加香薷饮、三石汤等药物。
三伏天祛湿,可以适当吃些健脾除湿的食物,如豆红小豆粥、莲子粥、粳米、糯米粥、荷叶粥等;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类的食物,避免大量饮酒,多吃新鲜瓜果、蔬菜、瘦肉、淡水鱼虾、豆制品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少吃煎炸类、腌制类食物。此外,三伏天还应保证水分的摄入。
本内容由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刘玉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解答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