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中式婚礼的身影的确是特别频繁,很多明星结婚也是选择的秀禾服作为礼服。而用汉服做为礼服的也有,只不过确实很少见。粗略分析,原因还挺多的。
1、秀禾服比汉服更早出现在大众视野。2002的时候《橘子红了》电视剧播出的时候,秀禾服的形象就比较被观众喜爱。而汉服的兴起要晚一些。
2、秀禾服和汉服的美观性相比,秀禾服更加精简美一点。秀禾服的款式比较中规中矩而且不失美感,比较庄重很适合出席场合,不会显得有失体统。而汉服款式众多,花样繁琐,并且在那之前汉服出现多的就是古装剧,而古装剧里的服装看起来大多是仙飘飘的美,也没有质量感,不适合现实中的正式场合。
3、秀禾服的成本比汉服更能普遍让人接受。很多资深汉服粉知道,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每一个朝代的服装都各有不同,虽然我们统称为古装或是汉服,但其实差别都很大。而在古时候,所谓凤冠霞帔普通人家是根本享受不起的,也只有富家子弟有这个财力穿这样的婚服。现在大多人所喜欢婚礼汉服也是这种富庶人家的衣裳,但这些汉服在现代同样价值不菲,一般人也不舍得花这么多钱去置办这么一件礼服,毕竟只穿一次。而且秀禾服对场景没有那么挑剔,汉服则不同,需要有相应的布景,才能衬托这种婚服的美丽,综合算下来,价钱是不小的,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范围,所以大多人喜欢中式婚礼,也只会选择秀禾服。
4、汉服比秀禾服的市场小,新人在有限价值内很难找到合适心仪的款式。由于汉服不是很普遍,极少有专门做汉服的实体店,现在的大多数汉服售卖点都是电商形式,而且专注日常款。而礼服需要合身得体,所以新人很难找到合适的。
5、汉服比秀禾服的款式繁多,而且富有历史文化特色。中国历经了很多个朝代,古时候每一个朝代基本都有自己的服装特色,而且古人讲究繁文礼节,对衣着也是有众多规矩的。现代人只是喜欢汉服的美,但是对于汉服文化的了解并不深,选汉服作为婚服的话,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规矩,言行礼仪配套才能合适,不然在众多宾客眼中,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毕竟婚礼追求一生一次,还是要保险比较好。
中国一直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流逝下,沉淀里许多优秀的文化。汉服文化便是这其中的一项。
汉民族服装尽管受到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但其基本民族特征则并未改变,汉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根据各个职业、社会阶层、年龄、场合等因素都有其对应的不同的衣冠制度。庶民怎么穿、学者文人怎么穿、官员怎么穿、在家怎么穿、会客和仪式等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章法。汉服泛指三皇五帝时期到清政府实行剃发易服前的汉族所着服装系统
首先,汉服是汉民族的文化体现。几千年的汉服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是本民族文明的象征。
其次,汉服是汉民族审美倾向的体现。汉服宽大飘逸、流畅脱俗、超形质而重精神、离尘世而取内心的基本样式正体现出中国人追求含蓄自然、崇尚“天人合一”、倡导逍遥、追求玄远的传统审美取向。汉服的审美是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农业古国,人们非常重视天象气候变化与人的生存环境综合性关系。例如,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等等种类繁多。
汉服是汉民族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从古至今,汉服都与礼仪制度密切关联,我们的祖辈极其重视衣礼。小到举止容言,大到成人礼婚丧祭祀等。《冠仪》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沐浴、礼告、正服、行三加之仪等看似繁琐的礼仪程式,强化了成人礼仪的神圣感,使青年明白成人之义,提示他们今后要担负起对长辈、师长、朋友乃至社会、国家与民族的责任。
汉服是汉民族人文风俗的体现。色彩观念的表达,吉祥纹饰的运用、材质工艺的更新,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和风俗、明心而见性,它是人们内心价值的守望与表达,是华夏民族意识的张扬与更新。
最后,汉服是华夏民族形象的整体形象的体现汉服是汉民族文化积淀、审美倾向、社会价值、人文风俗等的整体体现,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礼法制度、宇宙观念也都在汉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汉服可是说是华夏民族民族形象的完美展现。
秀禾服的由来:秀禾服是是中式新娘礼服的一种。实为清末民初女子所穿之袄裙。格格服是秀禾服的雏形。秀禾服从假袖口到上衣,再到裙子,一层层连接起来,加强了整体服饰的层次感,也更增加了华丽的效果。秀禾服多刺绣以花鸟图案,女子在这种服装的衬托下显得秀气又大方得体,亭亭玉立又不乏羞涩的美感,再搭配一双红鞋,更是最相衬之物。
纵观上述历史进程,不难看出,秀禾被用于现代婚礼更易于接受,也更容易进行操作和运用,不像汉服规制多,要求高,一旦在某个环节上有差池,反而容易落下话柄,而秀禾搭配喜庆的是最适宜的,行走坐卧也更便宜。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