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面纱,头条原创情感作者,专注于创作情感文章,解答情感问题,为你解答,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评论。
问得好。
我从四个方面解答,很有意思。
一:什么叫结发夫妻。
二:为什么要叫原配夫妻为“结发夫妻”呢?
这要从古代说起。古人男子20岁成年,行弱冠之礼,也叫是带上一种专门给成年男子戴的帽子,标志着成年了。
而女孩子15岁成年,束发加笄,行及笄礼。笄,古代中国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如下图)。男孩女孩,举行了弱冠和及笄礼之后,就是成年的象征。
三:来说说古人结婚的讲究和流程。
古代人结婚很繁琐,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先从男方提亲说起。经过提亲、说媒、定亲的环节之后,才能进入正式的婚礼环节:抬轿——跨火盆和射箭(就是新郎拿把箭射中新娘的轿门,当然是不会伤到人的那种)——拜堂和交杯酒——同心结发和谢媒等等。
那么重点来了说一说拜堂和洞房这两个环节。
古人结婚拜堂,电视剧里常出现的场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送入洞房之后,新娘子不可以私自掀开头盖,要等新郎来掀开。掀开头盖之后,会有丫鬟或者嬷嬷提示,夫妻喝交杯酒。然后,丫鬟或者嬷嬷会从新娘子和新浪的发尾里剪一小屡头发,用红绳绑在一起,收藏起来,意思就是结发在一起。婚礼结束,从此,就是正式夫妻,合法夫妻了。表明生死与共,恩爱到老。
古诗有曰,如清朝陈梦雷《青青河畔草》诗:“结发与君知,相要以终老。”又如《乐府诗集古辞焦仲卿妻》:“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意思是结婚后两人同睡一个枕头、一张床,到死了感情都不改变。原配夫妻亦称为结发夫妻,而原配之妻也就称为发妻了。
四:古代结婚和现代人结婚的区别
古人结婚的流程是不是很有意思?现代人由于观念不一样,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去繁就简,认为真心相爱才是最重要的,省去了一些环节,比如说媒、谢媒、交杯酒等,有的夫妻更省事,不办婚礼,直接领个证,出去度蜜月旅游,就算结婚了,更有的连蜜月旅游都没有,只花9块钱领个证,就算把人生大事办好了。
”结发夫妻”的汉语解意为;原配夫妻,原词岀自汉代诗人苏轼《诗四首》中第三首诗的其中两句,“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此词如果追根溯源那嘚从古时说起!
古时,不论男女都要留长发,等到男子年龄20岁女子年龄15岁,再行成人礼,男子行“冠礼”,就是把男子头发盘成发髻(ji)叫着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女子行“上头”礼,即女子订婚之后结婚之前,把头发盘成发髻,然后用簪(zan)子穿好,这个仪式一般在女孩十五岁时举行。
之后男女在新婚洞房之夜,女子是不能自己解开发髻的,嘚等丈夫亲自解开媳妇的发髻,然后两人坐在床头,男左女右各自剪下一缕头发,再把这两缕头发打结缠绕在一起收藏好,表示结发同心,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再后来,人们把男女结婚也泛指为结发夫妻!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汤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0886267@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